香港行山统计 2020 版 • 手艺
香港行山统计 2020 版 • 手艺
香港行山统计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种感觉,好像今年身边行山的人变多了?
比如,这里推荐的 7 个 Youtube 频道[1],几乎都是今年发迹。
除了网红外,经典明星也频频露面行山。
疫情之下,行山还是非常安全的消遣方式,似乎今年受到各个阶层的热爱。
我自己的经验也大致如此。
以前到周末时,问朋友怎么过,可能是看电影、喝咖啡、看书、加班…… 今年得到最多的答案是 “行山”。
根据 Trail Watch 的数据,香港人这一年行走了 1617325000 米,可以绕地球 40 圈…… 平均每天录得 460 条行山轨迹,而这只是冰山一角:
除了 Trail Watch,还有不少用户使用 Strava、Apple fitness、Google Fit、微信运动……
除了会记步的人外,也有不少人是佛系游山的。通常一个路人局里面,可能有超过一半的人不会特意记录轨迹。
接下来我们看看来自 Trail Watch 的数据。
Trail Watch[2] 是一款流行的行山记步 App,其 gpx 文件公开。由于记录量过大,我们进行了 1/100 的采样。所以下列图表中的计数和距离,都需要乘上 100 来解读。
从记录条目数量来看,今年似乎翻倍了,而 2017 - 2019 三年的记录数量并没太大区别。 Trail Watch 的上一次日活增长,是在 2016 - 2017 之间,不知道有什么特别事情发生。
行山距离方面,趋势和记录条数差不多。说明单次运动强度变化不大。
快速拉个 regplot 看看,距离和次数基本是正比的,单次运动距离大多在 8km-10km 之间。
2020 年的记录,大概是 2017-2019 年均的两倍。
可能受到疫情的刺激,出现了群体性的报复性行山。
以我自己为例。由于种种原因,我是一个长期没有周末的人。过去几年哪怕是出门跑步,也只给半个小时的预算。没有热身运动、也提不起训练强度,其实没什么效果,就是跑了个寂寞,一边跑还开个“得到”,造成运动和学习的交叉感染。
后来发生了一些事情,开始关注体重[3]、增加有氧运动[4]、改变作息到 957[5]。为了行山,顶着雷暴上了蚺设尖[6];仔细研究了山上的标记[7],对比了20+款行山网站、App[8],找到了用摄像头测心率的方案[9];为了穿港岛拍日落,把港岛大小路径踩了个遍,有次手机跑到没电,最后成功以 3:20 的成绩,横穿港岛[10],给自己设了个 benchmark。
我们知道,香港已经来了 4 波疫情[11],那人类的暴走和这时间有关系吗?
以下是按年月做的日历图。
2020 年 12 月(右下角),真是黑得厉害……
改成线图以便比较季节特性。
可以看到,过往确实人们更喜欢在秋冬季行山。香港的夏季是比较热的,一些无遮挡的路径容易造成中暑,所以 7、8 月通常低谷。今年 8 月却特别亮眼,估计我也贡献了不少数据,由于第三波疫情导致居家工作,我一般是早起先行山[12],然后工作,两个月累计录得 400km 左右,但这只占同期总体的万分之五……
随着第三波疫情控制住,9 月份人们恢复了“正常的娱乐方式”,山际打卡数量骤降。
接着就是 10 月份的芒草热了……
通常芒草的热搜会出现在 10 月和 12 月两个高峰,而对比往年来看,今年特别多……
但是你在这个时候去大东山的话,估计主要是看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从从从从从从从从从从从从从从从从从从众众众众众众众众众众众众众𠈌𠈌𠈌𠈌𠈌𠈌𠈌𠈌𠈌𠈌𠈌𠈌𠈌𠈌𠈌……
不知道第 5 波疫情来临时,下一波行山热潮会否更高。
我们拭目以待。
人类为什么会暴走呢?
上个月隔离的时候,学习了《天生跑者》[13]这本书。由于理论知识的补充,我非常确信人类是适合远距奔跑的。而在远古时代,人类可没有橡胶跑道,他们都是跑山。所以我感觉暴走是个基因问题,人类天生就会用它来应对某种情况。
我们来看两组图。
这张来自渣打马拉松。这里面能看到什么关键词吗?健康、朝气、竞技、集体、耐力、节律……
如果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一台无人机,把这些人都换成动物,那感觉一下就变了…… 好像它们背后有一群狮子。
如果你看到动物大狂奔,一定是种紧张的氛围。
由于自然环境的险恶,动物都学会了日常节省体力,以便应对下一次紧急状况。如果你看到成群的动物,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朝着一个方向跑,估计是遇到危险了。
只有人是个例外:人类会花几千块钱的报名费去买虐。
但这个表面的例外,是否真是人类的不同呢?
远距奔跑这项运动,美国有更长的历史,也许可以给我们一点启示。
第一次跑马热,是在 30 年代,当时正值大萧条时期。
第二次热潮在 70 年代。这期间的美国,真的如我们小学课本所说,水深火热:冷战消耗了大量财力,越战造成的创伤,肯尼迪被杀,种族暴力急升,…… NIKE 就是这个时候发迹的,在之前人类几乎没有跑鞋的概念。
第三次是 911 事件后,越野跑成了美国增长最快的户外运动。
再看下国内的统计数据,2015 年(只看认证赛事)迎来了一个跳跃式增长,而后一直保持。规模赛事在 2018 年也迎来了一波跳跃增长,而 2019 继续增长。
对这代人来说,灾难的记忆还未走远:2015 的股灾,2018 的贸易战,2020 的新冠疫情。
我们似乎发现一个规律:
当事情越糟糕的时候,人类就越喜欢奔跑
不得不说,2020 太糟糕了。
有多少人沉没,就有多少人等待重生。从古至今,远距奔跑一直是人类应对危机的标配。在奔跑中,人类与自己和解。
小镇 Leadville 作为超马鼻祖,它的历史似乎也说明了这点。
Leadville 曾经有过一阵淘金热,它的山脉中富含钼(Mo)矿,钼可以增加钢材强度。由于冷战拉高了钢材的需求,所以 Leadville 盛极一时。随着冷战的结束,大量产能过剩,而“偏科”的小镇,没有其他经济来源,迅速衰败。一些人离开了 Leadville,本地频繁发生家暴、虐童等事件。
1982 年,由矿工群体组成了一场超级马拉松:全长 100 miles,是 4 个标准马拉松的距离……
这个地标式的赛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
尽管只有 2600 人居住,小镇还是逐渐恢复,2000 年后,Leadville 的主要经济来源已经转为户外运动和旅游。
来自 Colorado 的矿工,Ken,也是 Leadville Trail 100 的创始人。他的话或许能解释,在枯燥的耐力运动中,我们能得到什么:
Make friends with pain, and you will never be alone.
-- Ken Chlouber
博闻
|
明察
|
躬行
心法
|
手艺
|
随想